四川大学哲学系2021级本科生开学典礼致辞
徐召清 副教授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我谨代表四川大学哲学系全体教师欢迎2021级新同学们的到来!祝贺大家成为川大哲学的一员!
川大的校训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没有哪一个学科比哲学更能体现这一点了。同学们,熊林老师委派我来做欢迎致辞,我想我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对“什么是哲学”、“为什么学哲学”以及“如何学哲学”给出一些自己的理解,以启发你们的思考,帮助大家更好地进入之后的学习。
先说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哲学?从字面上看,哲学就是爱智慧(“哲学”是Philosophy的中译,后者又来源于“Philo”和“Sophia”)。因此,哲学家就是爱智慧的人。这不是说其他学科的人都不爱智慧,他们大多起源于哲学,也多少继承了爱智慧的传统,不少学科的最高学位仍然叫做“哲学博士”(PhD)。那么,什么是智慧呢?按照著名哲学家诺齐克的说法,智慧是关于重要事情的知识。什么是重要的事情?从源头上看,哲学家倾向于追问一些根本性的大问题,比如:我们从哪里来?宇宙如何起源?宇宙的结构如何?各种生物为什么是这个样子?他们有什么功能?……这无疑都是重要的,但很多这一类的大问题都已经有其他学科在研究。比如,宇宙的起源与结构是物理学的问题;生命的起源与功能是生物学的领地;关于个人和群体的经济和社会行为,有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来研究。那么,一个自然的问题是,哲学家还剩下什么事情可以做呢?我想答案至少有四:一是文化传承和公民教育,或者说成“人”教育(不是指生理或心理上的成人,而是说品格上的成人)。尽管这不是哲学家的专属,但哲学家往往没有它们完全交由其他学科,不少中国的哲学家更是以此作为自己的使命。二是有悠久的哲学史等待我们去整理和研究。尽管这看起来更像是历史学家的工作,但哲学家往往不愿意假手于人,因为我们不仅相信哲学的未来孕育在哲学的历史当中,而且也相信历史上的哲学仍然有鲜活的当代价值。三是对其他学科的哲学反思,形成各种以“X+哲学”为名的科学哲学,比如经济哲学、医学哲学、认知科学哲学和人工智能哲学等等;或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形成众多“哲学+X”的专业领域,比如牛津大学就有哲学+数学,哲学+政治+经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本科专业,我们的拔尖计划和强基计划也会开展类似的跨学科培养。四是还有一些真正的哲学问题,始终是哲学的核心,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哲学家为之努力,比如:
伦理学:我们应该如何行动?什么是好的生活?我们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政治哲学:社会应该如何组织?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社会?
美学:什么是美?它只存在于观察者的眼中,还是有更客观的标准?
形而上学:人有灵魂吗?人有自由吗?除了你们自己的思想意识,还有什么存在?
认识论:什么是知识?知识和意见有什么区别?所有看法都只是意见吗?
逻辑学:对于我们给出的答案,有什么理由?那表明我们的答案为真吗?什么是真?
再说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学哲学?我曾经看到过一份非常有趣的回答:因为挣钱多、因为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更有优势、因为有趣。我们按倒过来的顺序,先说有趣。兴趣往往因人而异,我个人会觉得逻辑学和认识论非常有趣。哲学的领域无比丰富,相信你们一定能在其中发现自己的兴趣。毕竟,正如我的老师叶峰教授曾经说过的,“没有任何专业会像哲学这样,无论你做什么都不会显得不务正业”。再说考试的优势。据我了解,经济、管理和工程类的研究生入学考试(MBA、MPA、MPAcc等),以及国家公务员考试,都包含了专门的逻辑思维能力测试。这的确是哲学系学生的优势。我在2017年曾指导过几位本科同学对不同专业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过调研,他们发现哲学系学生的表现明显更好。我想,原因不言而喻,毕竟我们的学生有更多机会受到专业的逻辑训练,我们甚至还开设有“逻辑与批判性思维”和“哲学论证与写作”之类的课程。最后说挣钱多。说实话,对于这一条我可能没有太多发言权。因为我自己挣钱不多,所以我也不知道其他人是因为学了哲学才挣钱多,还是哪怕学了哲学也没有耽误挣钱。我本来想用一份2017年的中国大学专业薪酬报告来证明哲学毕业生的薪酬并不低,因为那份报告显示,哲学毕业生的薪酬在236个专业中排名第9,平均月薪为9300元。但昨天看到一份2021年上半年的中国主要城市人均综合收入排行榜后,我就没有勇气那么说了。所以我准备换一种策略,分享一段著名逻辑学家约翰×范丙申(Johan van Benthem)的话给大家。他在退休会上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时是这样说的:“假如我是学生,我会选择什么专业?那是正确的选择吗?决策论中的范例是根据当前预期选择最佳的行动。我的看法完全不同。那太被动了。在我自己的生活中,一项决策之所以是好的,不是因为事前的推理,而是因为我通过后来的持续投入使它们成为好的选择。我对逻辑的选择也是一样。”
最后说说第三个问题:如何学哲学?具体的学习方法,各位老师在自己的课上都会展开。我想借此机会讲几句哲学方法论的问题。从传统哲学方法论的角度看,经典研读和论证分析,不仅是进行哲学训练的常用方法,而且也是哲学研究的两种路径。或者用中国哲学的传统术语来说,两者的差异体现为“我注六经”和“六经注我”。在我看来,两者更多是表达方式和切入角度的差异,并没有天然的高下之分,在各自的研究思路下都有可能做出高水平的哲学成果。从当代哲学方法论的角度看,思想实验、模型建构和实验哲学,也都值得我们重视。
总体上说,我们系的优势在于传统哲学方法而不在于当代哲学方法,我们系的毕业生往往具有很好的古代汉语水平和专业外语水平,研读过很多中外哲学经典。除此之外,也有不少其他高校的哲学同行告诉我,川大哲学的毕业生,逻辑分析能力都很好。当然,我最愿意听到的还是,在川大毕业的学生中,有一批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因为这是你们有幸在川大哲学系上学,最应该学到的地方!相信你们跟很多老师接触之后,都能体会到那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有些同学可能会在哲学系待四年或者更久,甚至最后成为我们的同事。也有些同学可能会换一个主修专业,但你们仍然有机会选修哲学的双学位,或者考取哲学系的研究生。还有些同学可能在哲学系毕业之后,只专注于某个非哲学领域的发展。同学们,无论你们是想成为哲学家,还是“哲学+X”意义上的哲学家+,都是我们乐见其成的事情!因为我们不仅要培养专业的哲学学者,也要培养具备哲学素养、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律师、医生、教师、商人和各类管理人员;我们不仅要培养社会精英,更要培养具有健全品格的现代公民。
同学们,哲学就是爱智慧。关于智慧,我说了很多。关于爱,更多是需要你们自己去追求。首先,你应该学会爱你的家人。如果足够幸运,在大学期间,你还会遇到自己一生的事业、朋友和爱人。同学们,无论你们之后做出何种选择又或者面临何种人生境遇,我都预祝你们能够珍惜美好的时光,不仅能热爱自己的生活,还能承担起那份应有的责任,去帮助到更多的人们!
谢谢大家!
2019年2月5日 初稿于英国牛津
2021年9月5日 改定于中国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