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4级研究生开学典礼致辞
余平 博士 教授
诸位硕士生、博士生: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公共管理学院全体老师,祝贺你们经过数年一路跋山涉水,今天终于正式跨进“研究生”的人生阶段。
如果说,真正的思—考总是在通常不该发问的地方起而发问,那么,这里首当其冲的显然是:何为研究-生?研究生当然应该是处在“研究”状态的学生。然而,何为研究?或者说,研究何以可能?阿伯拉尔说:怀疑把我们引向研究,研究把我们引向真理。显然,这个逻辑是:怀疑——研究——真理。而且显然,这个逻辑意味着:怀疑是研究的前提,而研究则是真理的前提。这个逻辑若以否定的方式说出,其意思就更加咄咄逼人:无怀疑就谈不上研究,也就无所谓真理。既然怀疑如此根本,那我们便不得不进而追问:何为怀疑?真正的怀疑不是通常说的“疑惑”、“不相信”,不是由不知道什么或想知道什么而来的ASK,因为这样的问一旦发出,要么答案立刻奉上,要么答案伺候在旁,就是说,这样的问虽然已拥有怀疑的意味,但说到底仍不过是依据某一种现成性而来的对另一种现成性的怀疑,其本身仍然奠基在现成存在者的现成性上。真正的问是追—问,是Question(Question本来就有“怀疑”之意),亦即是对作为研究和真理之前提的追问。这种追问,无孔不入、不依不饶地追问,彻头彻尾、穷根究底地追问,最终问出一切现成存在者的一切可能的现成性之外去。一个大学,一个研究生,如果没有抑或丧失了这种追问,她-他可能有一切“学”,但肯定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因为答案或明或暗都已然有了,压根儿就没有研究或者不研究这样一回事情发生。因此,研究之为研究,实现自身于永不停息和永不可挡的对前提的追问之中。普罗泰戈拉说:“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被点燃的火把”。追问点燃思想,使思想燃烧。
研究生,不是去拿一个比学士高一个或两个等级的学历牌子,而是应该响应“研—究”的召唤,突入人生中的一种独特可能的生命朝向,亦即生活在一种彻底追问的生命态势之中。从根本上讲,所谓大学,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大学”,就是让这种追问的生命态势得以蕴育、展开、闪耀和千姿百态的专门场域。置身于这种研究的态势中,我们于是才有可能踏上一条真理之路。真理不是一种知识性的技巧,也不是这样那样的道德教化,当然更不等于一门手艺。毋宁说,真理乃一条道路,一条追求着才可能向你显现出来的道路。毋容置疑,这绝非任何意义上的一条现成道路,因而不要奢望凭借你的天才运气,抑或某种抢先持有的价值优先势位,可以清场封路。作为道路,真理是一条去蔽-开启的道路,而且是不断地、层层地去蔽-开启的道路。
要真正进入这条追问—研究—真理之道,需要的远不仅仅是当代人最倚重的所谓“智商”或经人才市场塑造过滤后的“能力”。作为一种只有在彻底追问之存在态势中才会蓬勃升起的生命意向,更需要的是两种存在性的品格:1、虔诚;2、决断。追问之开启,首先就要有勇气突破那个从四面八方软禁着我们的人云亦云、实用至上的生存可能,而投身并始终维持在对“事情本身”的虔诚之中。只有虔诚献身于事情本身的绵绵深流中,真理之为真理,才有可能真正穿透我们,造访我们。置身于这种虔诚的生命姿态当中,我们其实就已然被推入了“决断”的生存状态,尽管我们通常难以自觉领会到这一点。2010年秋,我在给哲学系新生的迎新致辞的结尾,引用了十七世纪日本的俳句大师芭蕉的名句:
“这条路,无人行,在这个秋日黄昏。”
只有一个永远行走在路上的人,才能说出“这条路,无人行”;而这又意味着,这个面临着这条无人之路的人,已经投身于一种凛然决断的生存状态:这正是我的路,我必须走这条道。
作为研究生,一旦你们的人生-此在跟随着这种虔诚中的决断,作为学生的你们,就不仅能真正脱胎换骨,而且由此,也真正赢获了作为自由以及尊严之人的存在性命运。
谢谢。
2014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