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哲学系2012级迎新致辞
刘朝霞 副教授
各位新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作为教师代表代表哲学系全体教师欢迎各位新同学来到四川大学哲学系,欢迎大家为哲学系注入青春的新鲜血液!欢迎大家来到被一代又一代的哲学系师生真诚守护的热土!在这里大家将要度过的,是一生中最值得珍惜的青春年华、黄金岁月,将要开启的是可能真正属于你们的人生。
为何要说“真正属于你们的人生”呢?人一生下来就面对着充满了无限可能性的世界,由于你的幼小、无知、无力,充满责任感的爱你的父母、强大的社会潮流和习俗却屏蔽掉了绝大多数可能,为了安全和其他种种原因起见,你被推到一个又一个既定“选择”面前,直到你拼了血汗埋头苦读后,被推到了此时此地,四川大学哲学系,或许你并不十分情愿的事实面前。然而,不管你是怎么来的,不管你怀揣了多少的社会对哲学的妄见,此时此地,此情此景,那些力量似乎在强大的喧嚣后一下子停止了、沉寂了,被大学的守护者、被哲学的守护者挡在了门外。虽然,你的耳膜还没有恢复正常的听力,似乎那喧嚣还是潮水般涌过来。你还没有回过神来。定定神,你会发现,在这里,你有了一种可能,真正去用你的自由,并反复的反省以致敞开自由的疆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说,你要开启“真正属于你们的人生”。这是“大学”于人生的首要意义,任何一个踏入大学之门的人都该拥有的天赋权利。而“哲学系”是把“大学”的这一本质真正能发挥、挖掘出来的地方。
但是,我在“真正属于你们的人生”前面加了“可能”两个字。之所以是“可能”而非“肯定”、“必然”,既关乎这个时代大学教育的褪化、平庸化,更关乎个体,是每个活生生的青年大学生把这个“可能”、把大学的这一本质给活出来、实现出来的。你们拥有了这一权利、这一可能的同时,有义务把它展开、实现,成为大学精神、同时也是哲学精神的守护者和践行者。
这样说,源于对作为大学的内在本质的哲学精神的理解。
那么,什么是哲学呢?踏入哲学系的青年,往往会挂着一脸的困惑这样问。我感动于这样的困惑。真正的困惑,不是知识的无知,而是心灵的拷问。“什么是哲学”不仅仅是刚走到哲学系的你们的问题,也是所有以哲学为志业的人终其一生去探讨、去展示的问题。
那么,哲学究竟是什么呢?
哲学不是什么!“第一峰头,不容话会”。
首先剿灭所有你能想到的对哲学的理解,然后“第二峰头,略可商量”,退而求其次,我说出一种可以展开说明的现在我对哲学的理解。
哲学是对智慧的追求与思慕。“追求”是主动的去寻求、寻找,“思慕”是深情的等候、思念,一种事业、一个理想,那是关乎一个生命全体的事。哲学是个动词,是走在追求智慧的路上,波澜壮阔,柳暗花明,跌宕起伏,险象环生,……不管怎么形容这条路都不过分,它是一进行时态,也可以说,它就是真正活着的人的活生生的生活。哲学之思绝不是静止的名词或完成时态。
这其中包含三个相关联的问题,如何才是、或者如何进入哲学之思?它有什么样的现实关怀?它有什么意义?以下我讲三个小故事来简单回应这三个问题。
第一个故事:有一天,庄子到果园里去散步,他看到有只螳螂伏在树枝上一动不动。庄子还以为它睡着了。螳螂突然跃起,捉住不远处一只正在引吭高歌的蝉。这时,从空中俯冲下一只黄雀,一口就叼住了螳螂。庄子不甘心只作一个观战者,他从兜里掏出弹弓,黄雀中弹翻在地上。庄子正得意的时候,看果园的人来了,他大骂庄子:你这个小贼,在搞什么名堂,要偷苹果吗?赶快离开!庄子无法辩解,他手上还拿着弹弓,只好灰溜溜的离开了,好多天都闷闷不乐。
这个故事被人熟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成语就出自这里,告诉人不可得意太早,要警觉等等。但这不是我想说的。这个故事在列举一个接近食物链的因果链条:…→蝉→螳螂→黄雀→庄子→守园人→……这只是截取了链条的一部分,蝉并非食物链的起点,它还要有所食才能活着,守园人也并非全然的终点,他有他的上司或天敌。
照通常的想法,一个强者应尽量处于链条的末端或靠后的部分。但这只是一个奢望而已,世间并无绝对的终点,如“老虎棒子鸡”中,虫子咬棒子,鸡吃虫子,老虎吃鸡,棒子打老虎。自然法则是相生相克的原理。显然,庄子在这里更不是提醒大家要深谋远虑,“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别高兴的太早!
从黄雀到庄子,再从庄子到守园人,黄雀→庄子→守园人,这与蝉→螳螂→黄雀会非常的不一样。蝉到黄雀基本是动物本能的体现。而庄子拿个弹弓打黄雀可能是因为家里解不开锅,回去要把黄雀当午餐(庄子的确很多时候很贫困),但也未必,以庄子通常的性情来看,他更可能是一时兴起,闹着玩。然而他被守园人骂了一通,显然庄子理亏,他无法回骂过去,他与守园人一样要承认、遵守某些规则。正是在他可以一时兴起做一件有趣的事这一点上显示某种人的自由。而他被守园人呵斥后的恼火,或许还有点惭愧,显示出人类社会不同于自然界的秩序、法则。但这也不是我想说的。
我想说的是,是庄子把这个故事写下来的。他既是剧中人,又是旁观者。他既是那个链条中的一环,与其他黄雀、守园人等一样,但他更是试图对他身处其中的这个因果链条作一整体观照、反思的人,他的这一观照迥然有别于当时在场所有沉浸于经验事物的眼睛,这是冷峻、超拔的第三只眼,一种此前没有的超越性彰显出来。这只眼不被世俗生活所污染,没有一点点经验世界的烟火气,它不是万物之一种,不与万法为侣,尽山河大地不过是这眼中的一物而已。整个世界似乎忽然间花容失色、顿失其存在的根据,如苍茫大海中的一块浮冰,再也没有了一切祸福、人我的计较。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这只眼开启了哲人之思、哲学之门。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们每一个活在尘世上的人,象那个拿着弹弓的庄子一样的身处不自由的因果链条中的人,都有可能开启自由之门,它从对当下的超越性的理解、反思、观照开始。这第三只眼是每个人本具的,只是它常常处于蒙昧状态,而现在,你要启动它了,重新打量这个世界。
第二个故事:春天的某一日,国王带着太子和众多的亲眷大臣到野外春游,大家以各种方式展开娱乐活动。太子天性沉静,时当少年的他对世界充满好奇,他看到不远处田间耕作的农夫赶着耕牛在犁地,农夫满脸汗水,不停的用鞭子鞭打老牛,新翻起的土地上,有蚯蚓等小虫爬出来,空中的飞鸟俯冲下来争相啄食小虫。太子沉浸于田园牧歌般的诗情画意中,他对此景象倍感惊异,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看到了这种因果链条的不自由,也感到深深的不安:如果一种快乐\幸福是以其它生命的痛苦为代价,那么,这种幸福是值得去追求的吗?去追求这样的幸福是与“人”的高贵相匹配的吗?这种思考引导着他的生命,二十年后,他成为一个觉醒的人——佛陀。
的确,哲学之思并非全然不食人间烟火俯视世态炎凉的清高超拔,能够推动这追问、这思考的必然有极为深彻、痛切的现实关怀和悲天悯人的情怀,这关怀愈深愈痛,思考就越深入越博大,智慧也就越冷峻越超越。“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正如一棵树,它越是能够深深的扎根大地,它就越能挺拔的逼视天空。
“哲学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在今天常常被置换为“哲学有什么用”,这基本可以说是两个问题。在区分二者之前,请听第三个故事。
一个探险家,先后征服了北极、南极,但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的双腿不能动了,极地的严寒最终夺去了他自由行走的能力,他不得不在轮椅上度过余生。有记者采访他:请问,您是为征服北极南极而倍感荣耀呢?还是为失去双腿而痛心?坐在轮椅上的探险家闭上眼睛,许久,他说:啊,那美丽的极地雪原啊!
当你在从事一项自己深爱的事业时,还会有荣耀、代价、有用、无用这样的计较吗?热爱和勇气,有时,似乎比天赋还重要。如果你在未来的学习中,真的爱上了哲学,那么,此前的事功计较不会再进入你的视野。
但是,在爱上哲学之前呢?你还会追问。请先从事功计较中走出来吧,重新发现自己的所爱和天分所在。如果你在这种脱离了事功计较之后的本真状态中,始终不能把哲学当成自己一生的追求、事业,那么,去运用你的自由和权利,离开哲学系。这是值得尊重的。只是,在你离开之前,我仍会奉劝你全力以赴的去投入学习。原因有二。第一,如果你不能对正面对的生活完全投入,怎么能保证明天到来时你能投入下一个选择呢?完成此一事和彼一事需要一以贯之的品质,如果今天生活总是在别处,明天如何可能活在当下呢?第二,即使不以哲学为志业,基本的哲学素养对于力图丰满、深刻的人生也是必需的,此时不学,更待何时!
谢谢大家!祝愿大家在未来四年的学习中,真正收获“大学”,展开壮丽奔放的青春年华!
2012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