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川大学哲学系!
教学简报
首 页   >   本科教育   >   教学简报   >   正文

哲学系学生参加“从德国古典哲学到西方马克思主义”——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复旦大学三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坊

发布时间:2025-07-16      编辑:本科教务      点击量:

2025年6月21日至22日,由南开大学哲学院、南开大学社会政治哲学研究中心联合四川大学哲学系、四川大学哲学研究所与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三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坊,在南开大学成功举行本次工作坊的主题为“从德国古典哲学到西方马克思主义”会议聚焦德国古典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的关键论题,具体针对阿多诺与元政治的关系、作为自我消解的话语的文化批判、阿多诺与蒂利希对技术社会的批判、卢卡奇与施密特对马克思自然概念的阐释、谢林晚期哲学对布洛赫自然哲学的影响、海德格尔与马克思关于世界观概念的对话、黑格尔文本中的直接性问题、费尔巴哈感性直观中的自然哲学传统、马克思与普列斯那的哲学人类学建构等问题做了报告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会议共分为三场,师生穿插报告。来自四川大学哲学系、南开大学哲学院与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五位博士研究生与一位本科生展示了自己的相关研究,并就评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回应。

哲学系博士研究生陈骁同学作了题为“技术社会中的迷途:阿多诺与蒂利希的‘论辩’”的报告。陈骁指出,阿多诺与蒂利希作为技术社会之病态的目击者,他们都对现代社会的技术问题作出了相应的诊断,但两位思想家在此方面的见解却呈现出某种复杂的纠缠关系。通过从规范性角度澄清阿多诺与蒂利希思想矛盾的根源,陈骁指出了两位思想家之间的共同点,即他们都认为现代人应当享有对自身生活方式进行自我规定的“自决的自由”。

哲学系拔尖计划本科生杨凯博同学作了题为“‘直接性’及其扬弃的三种解决方式”的报告。杨凯博指出,直接性与反思在黑格尔哲学中是两个重要的概念。不过,有批评者指出,尽管黑格尔在概念上区分了直接性与反思,但在体系运作上,他仍然混淆了二者。杨凯博通过对黑格尔文本的分析与重构,尝试证明,黑格尔并没有混淆二者,即他不仅明确区分了直接性与反思,并且将二者在一个更复杂的结构中关联了起来。

本次师生工作坊圆满结束,期待三校师生在相关问题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也希望三校师生未来能在本工作坊中进行更多的交流与合作。


 

杨凯博 供稿

 

 

上一条:哲学系2025年国际课程周线下课程顺利举行

下一条:仁寿一中南校区师生来我校开展研学活动

关闭

四川大学哲学系

党政办(201室):028-85417159

本科生教务办(202室):028-85417126

研究生教务办(202室):028-85417656

学生及团委办(203室)028-85413870

科研办(212室):028-85412298

邮  箱:zxx@scu.edu.cn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望江路29号文科楼

书记信箱
主任信箱
公众号矩阵(查看)

领导信箱:

书记:zxxscu@126.com

领导信箱:

主任:zxxscu@163.com

Copyright©2020四川大学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063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