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至11日,四川大学哲学系刘朝霞教授与2022级博士生冯雪、2024级博士生张海珊、刘春红赴荷兰莱顿,参加第57届亚洲与比较哲学学会(SACP)年会。本届年会主题为“从‘人性’到‘人道’:自然、培育与叙事”(From Human to Humane: Nature, Nurture, and Narrative)。此次会议由莱顿大学承办,吸引了全球多所顶尖高校的学者参与,共同探讨亚洲哲学与比较哲学的前沿议题。
作为国际比较哲学领域的重要平台,SACP年会设置了主旨演讲、专题讨论和平行论坛等多种形式,涵盖印度哲学、中国哲学、日本哲学、佛教哲学等多个领域。会议聚焦“人道进化”“意识本质”“跨文化伦理”等核心议题,以促进不同哲学传统的深度对话。

会上,刘朝霞教授在“佛教哲学:面向与应用”平行论坛发表了题为《为何佛教伦理并非功利主义?》(Why Buddhist Ethics is Not Utilitarianism?)的学术报告。她辨析了佛教伦理与西方功利主义、后果主义在核心观念上的差异,通过对佛教经典中“业力论”“慈悲观”的诠释,指出佛教伦理基于“缘起性空”,指向“解脱实践”,而非功利主义的后果计算。博士生也分别在相应的论坛进行了报告和交流发言,冯雪在“希腊与中国哲学对话”论坛比较了老子与泰勒斯关于“水”的哲学观点,张海珊在“沟通新旧思想”论坛运用唯识学分析人机关系伦理,刘春红在“批判性儒学探讨”论坛阐释了《中庸》“慎独”与“诚明”的修养观。

此次参会,四川大学哲学系师生团队表现突出,其研究成果获得国际同行认可,不仅展现了川大在亚洲与比较哲学领域的扎实研究,也有效拓展了川大哲学系师生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撰稿:刘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