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4日下午15:00-17:00,以“论证的文化相对性和文化融合”为主题的讲座在公共管理学院311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主讲人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所长、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鞠实儿,由哲学系科学哲学与逻辑学教研室徐召清老师主持讲座。
 
 

鞠实儿教授从田野中的问题出发,讲述了历年来他与多位学者、研究者的考察经历,主要在新疆、西藏等多民族多文化地区,指出不同文化有根本差异性和不可通约性,为文化相对性的提出事例论证。以之为背景,鞠教授接着从人类学和分析哲学的角度探讨论证与文化的关系,指出论证依赖于文化,并论证了在具有文化相对性的条件下,不同文化的群体之间何以可能通过交流达成协议。通过实验指出,不同文化的群体,在共生环境下较分居情况下,文化的差异性一定程度上降低。在以上理论下,鞠教授最终提出和验证了文化融合理论。
  鞠教授讲授期间,同学们认真听讲与记录;讲授结束后,同学们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就文化相对性、文化融合、发展趋势等问题提出疑问,鞠教授一一解答。
  本次讲座激发同学们在文化相对性和文化融合问题上进一步思考,获得了很多启发,受益匪浅。
 
 
 
附录:
科学哲学与逻辑学教研室是四川大学哲学系于新成立的教研室,已招收两届硕士研究生。该教研室不定期举办的“逻辑与认知”系列讲座,历次讲座简况见下表。
 
  
   
    | 四川大学“逻辑与认知”系列讲座 | 
   
    | 场次 | 讲座题目 | 主讲人/主持人/评议人 | 时间 | 
   
    | 14 | 论证的文化相对性与文化融合 | 鞠实儿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徐召清 | 2019年10月14日 | 
   
    | 13 | 知识论在中国:反思与展望 | 陈嘉明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哲学系)/徐召清 | 2018年6月19日 | 
   
    | 12 | 怀疑主义的挑战 | 曹剑波教授(厦门大学哲学系)/徐召清 | 2018年6月14日 | 
   
    | 11 | 逻辑思维的魅力 | 徐召清(四川大学哲学系)/文海霞老师 | 2018年4月21日 | 
   
    | 10 | 逻辑与科学方法源论 | 任晓明教授(南开大学哲学院)/徐召清 | 2017年11月19日 下午 | 
   
    | 9 | 计算与认知的哲学问题初探 | 任晓明教授(南开大学哲学院)/徐召清 | 2017年11月19日 上午 | 
   
    | 8 | 逻辑、认知与道德:哲学漫谈 | 徐召清(四川大学哲学系) | 2016年11月17日 | 
   
    | 7 | Will Future Technology Provide Human Immortality? | Douglas P. Lackey(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布鲁克学院教授)/徐召清 | 2016年6月8日 | 
   
    | 6 | “事实”与“证据” | 陈波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徐召清 | 2016年5月13日 | 
   
    | 5 | 悖论:思维的魔方 | 陈波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曾怡老师 | 2016年5月11日 | 
   
    | 4 | 哲学实验——哲学研究方法的革新 | 周昌乐(厦门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哲学系兼任教授)/徐召清 | 2015年11月27日 | 
   
    | 3 | 以玄解玄:科学眼中的玄学 | 周昌乐(厦门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哲学系兼任教授)/徐召清 | 2015年11月26日 | 
   
    | 2 | 逻辑学与知识的限度 | 徐召清(四川大学哲学系) | 2013年11月8日 望江 | 
   
    | 1 | 逻辑学与知识的限度 | 徐召清(四川大学哲学系)/刘朝霞老师 | 2013年11月4日 江安 | 
  
 
 
 
 
 
 
来源:哲学系
撰稿人:成凤祥、徐召清
审稿人:曾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