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走访十多门本科课程,和本系的8门课程,我们发现总体上哲学系的教学活动质量优良,能够传达知识的同时,启发学生思考,带动研讨氛围,深入问题本身,既对经典有亲切的了解又能对前沿有积极的探索,是较为成功的本科教学实践。
比如,我们走访过程中发现讲解中国哲学的丁元军老师上课娓娓道来,又亲切又严肃,能够将儒家哲学的庄重和深沉隽永讲授地让学生如沐春风,由于时代原因,现在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较为陌生,如何然他们感受原汁原味的传统经典魅力,是一个教学难题,丁老师和中哲教研室的同事们积极探索,给出了各自的努力,刘娟老师结合亲身体验,与学生共情讲解“慎终追远”让学生记忆深刻;吴瑶老师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让学生在中哲中也有思辨之乐;何繁老师激情澎湃,将古代汉语课上成了感染学生亲近古代哲学文献的激励课程,很多同学因此自愧古文需要进步,愿意学好古文,多读古书,放弃了时代的偏见;戴森宇老师课堂机智生动,结合当下讲解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同时积极参与课下的诚社活动,指导学生研读经典不遗余力。这些同事都展示了哲学系认真教学,甘愿奉献的精神。
(丁元军老师的课堂)
此外,还有一些课堂研读经典,生动活泼,讲解哲学史,提纲挈领,解释学派思想,灵活深入,探讨前沿哲学方法,简明有效。哲学课堂都变现了老师们自身的学养、思想的锐度和深厚的积淀。为学生们感受和进入哲学提供了指南和导航。
以夏维叶老师的哲学方法和希腊语课程为例,夏老师耐心细致讲解哲学文本研读方法,希腊语教学循序渐进认真负责,学生收获很多。同时他将法国的人文主义文本研读传统带入课堂,让我们的学生思路开阔,对照中西的差异,积极探索不同中能否创造性地发现新的思想之路。
(夏维叶老师课堂剪影)
当然,我们在走访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的老师研读文本时朗读原文时间较长,学生有不理解的地方,希望能够增加解读而减少课堂朗读环节;有的老师讲解不够深入,学生发现和课下自学差别不大,希望课堂加大内容的容量或者增加课后的研究安排,避免课后不知所措,无从下手;有些老师讲解时热情有余内容单薄,学生课上听着开心,课后回想没有收获;有的老师讲解过多,毫无互动,不了解学生的世界观和思考水平,没有有效的沟通。凡此种种,也都是教学互动中常见的问题,我们已经根据学生反馈和听课记录,向相关老师积极反馈,想必大家会认真听取学生和专家意见,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为哲学系培养人才做出新的努力,取得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