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川大学哲学系!
学党史 悟初心
首 页   >   党建专题   >   学党史 悟初心   >   正文

【学党史 悟初心】信仰的味道是甜的:川大学子再出发,追寻望道路,体悟甘旨味

发布时间:2021-03-09      编辑:哲学系新闻中心      点击量:

党史学习进行时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和“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又适逢《共产党宣言》出版百年和陈望道诞辰130周年,我们回望百年前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按习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的那样,是“正当其时,十分必要”的。凭借这一重要历史契机,作为义乌籍川大哲学人,积极响应学校“2021年寒假社会实践红色专项实践”,利用寒假时间去挖掘家乡伟人的红色故事,去追寻望道的足迹,传承好义乌红色基因,赓续革命红色精神,将望道精神阐扬出来,在党史学习中悟思想体真理,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勇为中践行初心使命。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立足于阐发望道精神,从陈望道“信仰的味道是甜的”红色故事出发,我们向学校提交“挑战杯”红色专项调研计划申报书,在四川大学哲学系与宗教所党总支书记史冰川老师、副书记李裴老师指导下,由哲学系何力老师带领同学们成立了“信仰的味道是甜的”调研项目组,哲学系成员包括:哲学拔尖计划陈俊强、哲学强基计划杨亦凡、哲学强基计划花禹昊。在立项答辩获得通过之后,我们根据指导建议向外招募成员,并得到几位义乌中学学生的支持,她们分别是艺术学院王郑畅翔、经济学院杨昕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杨健。为更好追寻望道足迹,调研《共产党宣言》出版的情况,团队招募了几位上海的同学,分别是华西临床医学院周嘉茗、商学院梁晓彤、文学与新闻学院陈晨和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设计学院童健菡。

至此,项目调研由单一义乌线扩充至义乌线上海线双线并行,并以义乌线为主线,上海线为辅线;项目成员哲学系扩展成八大院系组成,不同学科运用本专业特有的思考范式和逻辑模式,在哲学学科的大框架和深层运思范式的统筹之下,进行交叉融合,带来的不只是挑战,更蕴含着更多的可能性和创新性。事实证明,项目地扩展带来的的确是更多的惊喜。


义乌上海双线并行实地调研

义乌线联系分管陈望道故居的义乌市城西街道人民政府,得到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找到了专门研究陈望道有关历史的陈祥有研究员,并与其多次进行访谈。在城西街道办事处的办公室里,陈祥有老师向悉心地向我们梳理了历史脉络,给我们回顾了从陈望道出生到“一师风潮”,再到回到分水塘翻译《共产党宣言》的历史,从陈望道亲属的视角给我们回忆了当时很多的故事。在听取我们的调研方案后,对我们提出了可以改进的建议,在学术和研究层面予以支持和帮助。此后,陈祥有研究员向我们出借了有关的文献,将珍贵的《共产党宣言》最初两版的复制本赠予我们课题组,并向我们展示了陈望道个人资料一手文献的拓本。

在调研期间,我们三访分水塘村陈望道故居,第一次我们进行了细致的参观和踩点。第二次,我们有幸遇见了民间收藏家吴广巨,向我们讲了染坊中陈列的义乌染布蕴含的文化,其中五子夺魁、愚公移山正体现了义乌劳动人民希望寄寓之勤耕与勇为精神。第三次我们与陈华仙讲解员进行了访谈,她满怀深情给我们讲述了望道的故事,并回忆了陈父和陈母幼时的教育,并和我们分享了她担任讲解员的原因和体会。在三次实地考察的过程中,我们与三所小学进行沟通,同他们分享陈望道的故事,并同他们一起进行实践活动。杨健、杨昕悦则全程负责采访和访谈稿件的整理工作和拍摄工作。

图1:与陈祥有研究员进行访谈(从左到右:陈俊强、陈祥有)

图2:与陈华仙讲解员进行访谈(从左到右:陈俊强、杨健、陈华仙)

图3:与义乌市东河小学实践队伍合影(从左到右:陈俊强、杨昕悦、杨健)

图4:与民间收藏家吴广巨老先生谈话(从左到右:吴广巨、陈俊强、春华小学大拇指中队)

上海线由梁晓彤、周嘉茗、陈晨组成,他们走访了陈望道到上海以后参与马克思主义宣传和扩大党的影响力的工作地点和《共产党宣言》翻译出版地,从渔阳里到成裕里,从上海《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到上海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他们在那里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对纪念馆所展示的资料进行了详细地阅读,并进行了短拍摄工作。负责在上海实地调研的一行,首先进入了老渔阳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早期组织的诞生地,以陈独秀、陈望道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们在其中出版、编辑《新青年》杂志,宣传马克思主义。

随之,一行人来到了新渔阳里。新渔阳里中的展品相对老渔阳里更为丰富,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先进分子的铜像雕刻与一面巨大的共青团团旗。二楼展示区详细展示了上海共青团创始人的资料、事迹。1920年8月陈望道所译《共产党宣言》的样品也在其中,斑驳中充满历史气息。一行人带着庄重、严肃的态度参观、欣赏并拍摄了场馆中的内容。

哲学系杨亦凡和花禹昊则主要负责调研《共产党宣言》出版后传播状况和路径。

图1:上海线参观展馆内部(从左到右:周嘉茗、陈晨、梁晓彤)

图2:二人讨论调研方案(从左到右:周嘉茗、梁晓彤)

图3:三人浏览展板信息(从左到右:陈晨、梁晓彤、周嘉茗)

图4:杨亦凡绘制《宣言》传播路径图


歌唱望道故事,赓续望道精神

项目组在讨论过程中,最终决定以歌曲为主旋律来制作我们的宣传视频,来展示实践调研过程和阐扬望道精神。歌曲最终由项目成员周嘉茗作词作曲并录制。我们项目的主题曲《甘》(LingerT周嘉茗)已经制作完成,目前已经发布到网易云音乐平台,受到义乌市委宣传部和城西街道办事处有关领导的支持和肯定。我们项目的宣传视频也即将在之后推出。歌词在学术调研的基础上,以时间为脉络,阐述了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前因后果,并着意于阐发陈望道走上马克思主义信仰道路的不易与艰辛,力图呈现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力量和实践力量。

“陈家少年勤苦翻译在老柴屋

书桌 当成床铺

墨水误当红糖只为思想明珠

哪怕 寒风刺骨

为了传递心中信仰绝不服输

勤耕好学无法忘掉

刚正勇为是其佐料

人民希望得到革命方针先进科学理论”

(《甘》歌词节选,作词周嘉茗)

视频拍摄采用义乌市上海市双线拍摄,义乌市主要拍摄分水塘村陈望道故居,以及采访访谈的内容;上海市主要拍摄陈望道赴沪后参与马克思主义宣传工作的上海《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上海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等地。视频历史现实切换交织,增加历史厚重感和现实追寻感,既叙述历史阐发精神,又展现当代青年学子的青春风貌。

周嘉茗录制项目主题曲《甘》


感悟思想伟力,品尝真理甘旨

在调研过程中,我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思想的力量和爱国的激情。穿过历史风云,走入那个时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和革命斗士正是秉持着一份对家国的爱而努力奋斗着。无论是陈望道在浙江第一师范从事“五四”新文化运动,力图以国文教育改革来启发民智,还是回到义乌分水塘在柴房里翻译《共产党宣言》,参与党的早期活动,都是凭着爱国的热情和思想的力量在坚持走下去,而唯有坚持走下去,才有了如今走向民族复兴的中国。正如习总书记强调的那样,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我们的成就离不开思想的力量,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引领和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实践下,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回望陈望道走过来的历程中,我们就能领会和感悟到那种纯粹的激情,那种纯粹的思想力量,那种纯粹的信仰的力量,这种纯粹的味道就是支持中华民族推进伟大事业信仰之源。对此陈望道自己说,“我们信仰共产主义终身不变,愿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调研陈望道首译《共产党宣言》的红色历史,按习总书记所言,“我们重温《共产党宣言》,就是要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追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理论源头”,陈望道“错把墨水当红糖”的故事,已经成为了共产党人的信仰之源。在这一党史学习中,我们实际上学习的就是中国共产党的艰难发轫史,能够从中体悟出信仰和真理的味道,更好地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将红色故事和红色精神深入广大青年的心,从而鼓起迈进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力量支撑。

调研接近尾声,项目组全体成员在此特别感谢所有支持调研项目开展的有关单位和领导,尤其是义乌市人民政府城西街道办事处给予的大力支持和中共义乌市委宣传部的支持肯定!再次感谢哲学系与宗教所党总支史冰川书记、李裴副书记和何力老师的辛勤指导!


撰稿:四川大学哲学系拔尖班/陈俊强

上一条:【学党史 悟初心】哲学系教职工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暨组织生活会

关闭

四川大学哲学系

党政办(201室):028-85417159(传真)

本科生教务办(202室):028-85417126

研究生教务办(207室):028-85417656

学生及团委办(203室):028-85413870

邮  箱:zxx@scu.edu.cn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望江路29号文科楼

书记信箱
主任信箱
公众号矩阵(查看)

领导信箱:

书记:zxxscu@126.com

领导信箱:

主任:zxxscu@163.com

Copyright©2020四川大学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063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