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川大学哲学系!
新闻动态
首 页   >   新闻通知   >   新闻动态   >   正文

《永嘉禅学与圆顿止观》专题讲座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5-10-09      编辑:哲学系新闻中心      点击量:


2025年9月19日下午15时,由四川大学哲学系、四川大学心性哲学与心理健康研究所、四川大学佛教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心性哲学系列讲座”第九讲在望江校区文科楼158会议室举行。讲座由西南民族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覃江老师主讲,题为《永嘉禅学与圆顿止观》。四川大学哲学系教授刘朝霞主持,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副教授丁小平与西南民族大学哲学学院李光起老师担任与谈人。讲座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有线上140余位听众参加了此次讲座。

刘朝霞

覃江老师以圆顿止观为理论基础和框架,探讨这种高层次的智慧如何能转化为普适性的心理健康资源。本次讲座立足于蕅益大师以唯心、真如二观统摄止观的体系,梳理其内在理路,并重点从心理治疗角度介绍永嘉玄觉“但知法门”的应用。

微信图片_20250929155057_57_277

覃江老师引用《大乘起信论》及太虚大师的观点,指出真如(诸法实相)是一切禅定修习的根本。他依据澄观、藕益大师的阐释以及《占察善恶业报经》,总结一切止观不出“唯心识观”与“真如实观”二种。这两种观法构成由浅入深的次第,利根者可直接从真如实观入手,此法即被称为圆顿止观。

提问

永嘉禅法所倡导的“但知而已”是契入圆顿止观的核心下手处。“但知”本质是体认“知外无法”,即觉知之外别无独立实存的境界。这一境界需通过“不知物”“不知寂”“不知知”三重递进修持方能达成。安住此“但知”后,仍须断除五种妄念,直至“五念停息”,方能实现“一念相应”。他借“手电筒”(攀缘)与“镜子”(寂照)为喻,生动阐明凡夫心识如何制造能所对立。最后,覃老师引经典指出,所有修行终指向证悟“本觉真心”,此心“湛然寂照、未尝作意、了了常知”,超越一切能所对立与了别作用。

丁小平

在讨论环节,刘朝霞、丁小平及李光起高度评价了覃江老师讲座的学术深度与启发性,并就相关问题与覃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线上线下听众踊跃提问,覃老师均做了细致解答。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撰稿:黄麒颖

摄影:邱歆惠

讲座全文纪要见附件。

上一条:《唯识学三自性理论​概说》专题讲座顺利举行

下一条:哲学系召开新学期工作布置会暨政治学习会议

关闭

四川大学哲学系

党政办:028-85417159、85418898(人事)
本科生教务办:028-85417126
研究生教务办:028-85417656
团委及学生办:028-85413870、85418055
科研办:028-85412298
邮   箱:zxx@scu.edu.cn
办公点: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文科楼二楼



书记信箱
主任信箱
公众号矩阵(查看)

领导信箱:

书记:zxxscu@126.com

领导信箱:

主任:zxxscu@163.com

Copyright©2020四川大学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063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