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川大学哲学系!
教学简报
首 页   >   本科教育   >   教学简报   >   正文

哲学系学生参加第三届四川大学-清华大学“黑格尔+马克思”交流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5-07-15      编辑:本科教务      点击量:

2025年7月5-6日,四川大学哲学系、四川大学哲学研究所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清华大学马克思恩格斯文献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黑格尔+马克思”交流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此次研讨会聚焦于黑格尔的重要著作《精神现象学》,围绕承认理论、自我意识的生成等问题展开,具体针对社会的自我发展与目的论的关系问题、黑格尔的承认概念的证成问题、黑格尔的良知批判问题、异化表现为公民权还是市民权的问题、康德对道德自由与法权自由的论述、黑格尔与马克思对承认视角下的生产为谁的问题、意识与自我异化的原型问题进行了报告和激烈的讨论。

 

会议特设研究生的报告专场,来自四川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八位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展示了自己的相关研究,并就评议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回应。其中有四位来自我系的硕士研究生进行了专题报告。

哲学强基计划本科毕业生郭怡雯同学进行了题为《欲望主体的辩证困境——黑格尔的理论张力与科耶夫的本体论重构》的报告,旨在通过对黑格尔原著文本和科耶夫的解读的分析,指出黑格尔的欲望-承认理论存在的内部张力,并试图说明科耶夫对黑格尔进行的弥补仍存在不足,未能平衡身体维度与承认的规范性基础的关系。郭怡雯同学指出需要借助黑格尔的晚期哲学思想对这一问题进行弥补。

 

哲学拔尖计划本科毕业生赵世伟同学报告的论文题目是《试论黑格尔“自我意识”章自身存在的问题——从匹兹堡学派对“自我意识”的解读出发》。赵世伟介绍了约翰·麦克道威尔和罗伯特·布兰顿对《精神现象学》中的“自我意识”章的解读,并指出这两种解读方案是截然对立的。通过分析这两种解读路径的思路和各自存在的问题,他试图得出一个结论,在黑格尔的“自我意识”章中存在一个问题,即“劳动”概念的出场顺序不应当在主奴关系之中,而是在生死斗争之前。

 

哲学强基计划本科毕业生时雨荷同学的报告题目是《以“我们”为判断结构——<精神现象学>中主体性生成的现象学路径》,时雨荷认为黑格尔虽然并没有专门论述“我们”这一概念,但是“我们”这一概念体现了意识天然具有的主体间性,自我意识的运动始终蕴含着“我们”这一概念,黑格尔通过这一概念超越了近代哲学中的主体性哲学。“我们”并非黑格尔立场或叙述修辞,而是意识在其自身否定运动中生成的反思维度,是意识成为“精神”的前提。

 

哲学强基计划本科毕业生罗子皓同学的论文题目是《“承认”之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艺术宗教”再解读》,聚焦于《精神现象学》中精神章向宗教章过渡的体系意义与时代内涵。罗子皓指出宗教章并没有“中断”精神现象学的进程,而是凸显精神自我反思的整体结构;更进一步,在“艺术宗教”部分,他辩证分析了两种共同体模式;最后,他通过批判施莱尔马赫的宗教审美化方案,突出黑格尔的艺术的核心功能在于通过差异与冲突的反思性呈现,探究共同体内部的张力,而不是提供解决方案。

 

本次论文研讨会圆满结束,期待两校师生在承认与自由的问题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也希望两校师生未来能在“黑格尔+马克思”论坛上进行更多的交流与合作。



 

赵世伟 供稿

上一条:仁寿一中南校区师生来我校开展研学活动

下一条:【教学简报】哲学系学生参加第二届BLESS国际会议并作报告发言

关闭

四川大学哲学系

党政办(201室):028-85417159

本科生教务办(202室):028-85417126

研究生教务办(202室):028-85417656

学生及团委办(203室)028-85413870

科研办(212室):028-85412298

邮  箱:zxx@scu.edu.cn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望江路29号文科楼

书记信箱
主任信箱
公众号矩阵(查看)

领导信箱:

书记:zxxscu@126.com

领导信箱:

主任:zxxscu@163.com

Copyright©2020四川大学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063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