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川大学哲学系!
新闻动态
首 页   >   新闻通知   >   新闻动态   >   正文

“中国哲学的方法”主题论坛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5-05-09      编辑:哲学系新闻中心      点击量:

2025年4月26日,由四川大学哲学系主办的“中国哲学的方法”主题论坛在文科楼200会议室举行。论坛邀请四川师范大学蔡方鹿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李宗桂教授和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朱汉民教授担任主讲,由四川大学文科讲席教授李景林担任主持。“儒家教化思想通史编纂与研究”课题组成员、哲学系部分老师和同学出席了此次论坛。

主题论坛由蔡方鹿教授开始主讲。蔡教授从自身为学经历谈起,进而围绕“中道和谐”阐述了自己研究中国哲学的方法,认为中国哲学的方法应该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蔡教授认为,从“中道和谐”这一理念来挖掘人类的普遍价值,可以为世界文明进步和人类社会发展增添新的内涵。

接着,李宗桂教授结合自身十几年的方法论课程经历,讲述了中国哲学的学科发展历史。自谢无量先生写作第一本《中国哲学史》以来,中国哲学的学科发展都是以西释中为法则。解放以后大致可以归结为以马释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哲学方法论开始注重范畴的研究,李宗桂教授认为,不同时代中国哲学有不同的方法论主题,但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历史感。中国哲学研究讲究史论结合,也要注意防范材料堆积的弊病。

最后,朱汉民教授认为反思中国哲学合法性有中国的合法性和哲学的合法性两面,最终形成中国是否有哲学的论题。回应这一论题则有两种做法:回到以中释中,如李学勤主编《中国学术史》;回到中国哲学本身来建设,比如李景林老师以“教化”为核心观念研究中国哲学。在朱汉民教授看来,中国哲学的方法有两个要点:经典诠释和义理体认。每个时代的学术变化发展都和对经典的诠释相关,经典诠释意味着回到历史本身的儒学形态。义理体认强调义理和实践密切联系在一起,对世界不能采取纯理论性的把握方式。

聆听完三位教授围绕中国哲学方法论的发言,现场的老师和同学开启提问环节。三位主讲教授分别对这些问题一一作出回应,并表达了各自的看法。最后由主持人李景林教授总结发言,并宣布“中国哲学的方法”主题论坛圆满结束。

撰稿:谢鹏飞

图片:陈建美、翟雨桐

上一条: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儒家教化思想通史编纂与研究”开题报告会顺利举行

下一条:哲学系本科毕业生成都三联韬奋书店实习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关闭

四川大学哲学系

党政办(201室):028-85417159

本科生教务办(202室):028-85417126

研究生教务办(202室):028-85417656

学生及团委办(203室)028-85413870

科研办(212室):028-85412298

邮  箱:zxx@scu.edu.cn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望江路29号文科楼

书记信箱
主任信箱
公众号矩阵(查看)

领导信箱:

书记:zxxscu@126.com

领导信箱:

主任:zxxscu@163.com

Copyright©2020四川大学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063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