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川大学哲学系!
新闻动态
首 页   >   新闻通知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书速递014|杨顺利著:《自律的辩证法:阿多诺与康德》

发布时间:2024-10-25      编辑:哲学系新闻中心      点击量:

新书速递014|杨顺利著:《自律的辩证法:阿多诺与康德》

英文书名:The Dialectics of Autonomy:Adorno and Kant

出版信息:

书名:《自律的辩证法:阿多诺与康德》

著者:杨顺利

版次:2024年8月第1版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新书简介:

贯穿康德思想体系的“阻隔”彰显了不同领域之间的异质性,为不能被概念框架化约的非同一性内容留下空间,由此我们才能想象“完全不同的可能性”。维系关于可能性的想象,保留“我们不应该忘记却被强迫去忘记的东西的记忆”,同时尝试“说现实中不可说的东西”,这是思想者在他律支配之下行使自身自律能力的唯一可能的途径。

本书围绕探究可能性的康德式阻隔展开:首先揭示阿多诺如何通过对《纯粹理性批判》的批判性阐释,形成其关于康德式阻隔的独特理解;继而论述阿多诺如何从该阻隔出发,与康德哲学、存在主义及现象学传统等进行“最严格的辩证对话”;最后基于对可能性的认识,考察构成阿多诺美学坐标正负两极的形式自律的本真艺术与极端他律的文化产业。

作者简介:

杨顺利,男,哲学博士,四川大学哲学系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政治哲学,社会批评理论以及阿多诺哲学。2008年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获哲学博士,同年就职于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曾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年8月于西南交通大学评聘为副教授,2020年7月调入四川大学哲学系。

发表《阿多诺对基础本体论的社会批评》(《哲学研究》,2013年)、《内在性的悖谬与批判主体的建构:反思阿多诺的克尔凯郭尔批判》(《哲学研究》,2015年)、《主体性为何不可或缺—从阿多诺的视角看》(《哲学动态》,2021年)、《“反对拜偶像”:阿多诺论乌托邦》(《哲学动态》,2024年)等论文十余篇,出版译著《规范性的来源》(上海译文出版社)、《批评理论的理念》(商务印书馆,合译)等。曾获四川省社科奖项,主持有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四川省哲社科重点项目、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博士后面上资助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等科研项目。

新书目录:

序言1

导言“完全不同的可能性”1

第一节 克拉考尔与第一批判 1

第二节 辩证的二律背反与否定辩证法 4

第三节 从康德式阻隔到自律的辩证法 5

第四节 全书篇章、结构 12

上篇

第一章 阿多诺、康德与启蒙传统 21

第一节 启蒙的理性批判及其问题 22

第二节 理性的工具化与世界的祛魅 29

第三节 启蒙的否定面向与非同一性冲动 32

第四节 阿多诺、康德与启蒙传统 35

第五节 何谓启蒙辩证法?39

第二章 主体性为何不可或缺——从阿多诺的视角看42

第一节 不可化约的个体主体性42

第二节 主体性之解释性的必须性 48

第三节 主体性之规范性的重要性 52

第四节 在他律的支配下维系自律理念的思想效力 57

第三章 辩证的二律背反与非同一性思维 61

第一节“用x光透视康德” 62

第二节“第一批判是一个力场” 64

第三节 后康德观念论:从非同一性到同一性的倒退 67

第四节 二律背反与否定辩证法71

第四章 阿多诺论哥白尼革命与虚无主义 74

第一节 哥白尼革命与认知的节制 75

第二节 形而上的疏离与生存性的荒谬 80

第三节 作为救赎行为的自我立法 84

第四节 康德体系中的虚无主义危机:“仿佛如此”的哲学 87

第五章 作为社会批评的自由理念——对阿多诺的康德自由观批判的一个反驳 93

第一节 作为社会他律的理性自律:阿多诺对先验自由的反驳 93

第二节 作为主体性条件的先验自由 99

第三节 作为社会批评的先验自由 105

第四节“政治本体论缺席的中心” 109

中篇

第六章 内在性的悖谬与批判主体的建构——反思阿多诺的克尔凯郭尔批判113

第一节 信仰的本质与个体的转化 115

第二节“审美对象的建构” 117

第三节“内在性”的悖谬119

第四节“邻里之爱”:作为意识形态与社会批评122

第五节“寂寞个体”能否获得正面建构意义?127

第七章 本真性如何成为行话——阿多诺对基础本体论的社会批评 133

第一节 基本情绪的时代性135

第二节 本真性的“诱惑” 138

第三节 极端化的主体性 142

第四节“主体必须在场” 145

第五节 如何成其所是 148

第六节 阿多诺、克尔凯郭尔与海德格尔:非同一性与同一性 149

下篇

第八章 极端他律的大众文化:自由的辩证法155

第一节 本雅明:大众文化作为解放的器具 156

第二节 阿多诺:大众文化作为精神鸦片 158

第三节“精神涣散”与“听力退化” 160

第四节“能动性补偿” 163

第五节 自由主义意识形态164

第六节 实定论意识形态 166

第七节 权力的逻辑 169

第八节 自由的辩证法 173

第九章 艺术作品的真理条件—从审美敏感到政治意识 175

第一节 康德、黑格尔美学的辩证合题 176

第二节 审美形式与政治立场的对等关系 178

第三节“求新之为新” 183

第四节 真值条件的最终满足:从审美敏感到政治意识186

结语“质的无限差异” 190

附论 社会批评如何应对实证主义的挑战?——以《批评理论的理念》为中心的考察 194

第一节 批评理论vs.实证主义194

第二节 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批评 196

第三节 意识形态批评的认知地位:内在的还是先验的? 200

第四节 意识形态批评的实际操作:破除客观性幻象 201

第五节 内在批评的限度 204

第六节 对实证主义的意识形态批评 206

参考文献 210

后记 221

上一条:讲座简报|“古典高校行”四川大学系列活动之一:Jean-Marc Narbonne教授讲座成功举办

下一条:新书速递014|黄路苹译:《重返尼布尔:论政治、宗教与基督教信仰》

关闭

四川大学哲学系

党政办(201室):028-85417159

本科生教务办(202室):028-85417126

研究生教务办(202室):028-85417656

学生及团委办(203室)028-85413870

科研办(212室):028-85412298

邮  箱:zxx@scu.edu.cn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望江路29号文科楼

书记信箱
主任信箱
公众号矩阵(查看)

领导信箱:

书记:zxxscu@126.com

领导信箱:

主任:zxxscu@163.com

Copyright©2020四川大学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063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