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川大学哲学系!
新闻动态
首 页   >   新闻通知   >   新闻动态   >   正文

“古典高校行”四川大学系列活动:第一届“努斯·亚里士多德哲学青年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4-07-16      编辑:哲学系新闻中心      点击量:

“古典高校行”四川大学系列活动:第一届“努斯·亚里士多德哲学青年论坛”成功举办

2024年7月6日至7月7日,作为“古典高校行”四川大学系列活动之一,由四川大学哲学系、四川大学西方古典哲学研究所和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承办、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协办的第一届“努斯·亚里士多德哲学青年论坛”在成都合江亭翰文大酒店和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成功举办。来自东南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郑州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黑龙江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浙江财经大学和贵州师范大学等国内高校和学术机构的30余位青年专家学者和研究生与会。

7月6日上午,第一届“努斯·亚里士多德哲学青年论坛”于翰文大酒店轩亭会议室开幕。开幕式由四川大学哲学系教授梁中和主持,四川大学社科处处长、哲学系系主任熊林致辞。熊林主任代表四川大学社科处和哲学系对各位专家学者表示欢迎。熊主任介绍了四川大学古典学学科的建立情况以及“古典高校行”系列活动,指出四川大学哲学系有悠久的古希腊哲学研究传统,寄语青年学者们保持学术的纯粹与热情,为国内亚里士多德哲学研究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活力,祝愿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会议方还向每位参会学者赠送四川大学哲学系荣休教授徐开来的专著《拯救自然——亚里士多德自然观研究》的专署签名版,以及《努斯:希腊罗马哲学研究》第六辑与第七辑。

随后,本论坛第一场大会发言在翰文大酒店轩亭会议室召开,大会主持为四川大学梁中和教授,四位学者进行报告。郑州大学张雨凝的报告题目为“《形而上学》MN卷研究主题和各章论证结构”。她论证,MN两卷有一个统一的论证主题,即亚里士多德通过否定数和理念之为不运动的永恒实体来批评以学园派为主的首要本原理论,进而否定研究首要本原的数学道路。MN十六章可视作这一主题下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可围绕三个问题进行章节划分。东南大学葛天勤的报告题目为“《形而上学》Z.17的“另一个开端”与作为原因的ousia概念”。他指出,《形而上学》Z.17中的“作为原因的ousia概念”并非全新的开端,而是与《形而上学》中早先的讨论存在连续性。亚里士多德通过第一哲学的一般特征来论证这个概念,这是基于形而上学作为最高科学知识中原因的首要性。重庆大学的刘珂舟报告的题目为“Aristotle,De Anima1.3, 406b2 κατὰτὸσῶμα”,文章讨论了亚里士多德《论灵魂》中一个关键短语“κατὰτὸσῶμα”的解释。他认为,该短语应理解为“在类上与身体一致”。亚里士多德的目的是反驳柏拉图关于灵魂本质上自我推动的观点,而不是要证明灵魂转世是可能的。西南民族大学窦安振汇报的题目为“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学视域下的自然”。他分析了学界盛行的对亚里士多德自然概念的“两义”自然解读,论证了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中存在消极自然和积极自然两种概念,消极自然指的是习惯化前的自然状态,而积极自然则是通过理性和习惯培养出来的德性状态,并强调了积极自然的重要性。四场发言分别由华侨大学王大帅、郑州大学张雨凝、兰州大学赵越和浙江财经大学魏梁钰点评,其他与会学者和研究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言人也进行了针对性的回应。

7月6日下午,本论坛的第二场大会发言在翰文大酒店轩亭会议室召开,大会主持为四川大学魏奕昕,四位学者进行报告。华侨大学王大帅报告的题目为“亚里士多德论真之意义上的存在(是)及其在形而上学中的位置”。他指出形而上学被视为“原因科学”或“本源学”,关注存在(是)的基本原则,《形而上学》区分了普通真理(在语言和思想中的真理)和严格意义上的真理(本体论现实),而严格意义上的真理捕捉到了存在(是)的本质,这对于形而上学至关重要。上海社会科学院的裴延宇报告的题目为“在场与光亮——对亚里士多德视觉理论的一种阐释”。他探讨了亚里士多德视觉理论中的形而上学意蕴,强调光在视觉活动中的核心角色。光不仅是透明体可见的形式因和动力因,也是实现活动的媒介,体现了潜能与实现的统一。亚里士多德通过光喻取代柏拉图的日喻,强调光作为最高本原的永恒在场性及其在实现活动中的重要性。兰州大学的赵越报告的题目为“菲洛庞努斯论记忆与理智的关联”。他提出,面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记忆理论面临的不同困难,非洛庞努斯通过“遗忘论证”与“酒醉论证”,指出知觉经验得到的记忆属于感觉,而通过先天知识保留的记忆则独属于理智,在捍卫了亚里士多德抽象理论的同时,对记忆的归属方案做出了独到的修正。东南大学胡辛凯报告的题目为“亚里士多德可以是一个政治/伦理的多元论者吗?——重思亚里士多德政治-伦理学中的至善”。他提出了一种对亚里士多德至善论的多元或非一元论解读,考察了相关文本中的争议性段落,说明亚里士多德的幸福概念既非理智论也非包容论,解释了亚里士多德为什么认为多数人可以获得幸福。四场发言分别由黑龙江大学张凯、重庆大学刘珂舟、东南大学葛天勤和中山大学吴鸿兆点评,其他与会学者和研究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言人也进行了针对性的回应。

7月7日上午,本论坛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的草堂书院会议室召开。草堂博物馆学术研究部的彭燕主任首先进行致辞,指出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和杜甫的诗作的相关性,鼓励并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学者在杜甫草堂博物馆开展亚里士多德哲学论坛。三位学者进行了报告。贵州师范大学胡冰浩报告的题目为“Categorization and Discrimination: Sense-Perception and the Aristotelian Categories”。他考察了《论灵魂》中可感知物类型和亚里士多德范畴论之间的联系,提出特殊和一般感知对应实体之外的范畴,而偶性感知对应实体范畴,并分析了“运动”概念对这一联系的重要性。四川大学魏奕昕报告的题目为“The Illusion of Luck: Aristotle’s Ethical Inquiry inEudemian Ethics8.2”。他提出亚里士多德在《欧德谟伦理学》8.2处理了好运气的伦理价值的问题,论证亚里士多德通过否认相关意义上的好运气的存在从而消解了其伦理价值的问题,并对比了《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的相关论证。浙江财经大学魏梁钰报告的题目为“自杀”抑或“希望”?——重思《欧德谟伦理学》卷I.5中“为何而生”的问题”。他分析了《欧德谟伦理学》卷I.5中一段被学者认为“奇怪”的段乱,通过细致的解读,尤其是对“希望”概念的考察,反驳了悲观主义和非反思论两种解读。三场发言分别由上海社会科学院裴延宇、东南大学胡辛凯和西南民族大学窦安振点评,其他与会学者和研究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言人也进行了针对性的回应。之后,在四川大学国际周期间授课的国际知名古希腊哲学专家、挪威奥斯陆大学哲学、古典学、艺术及观念史系教授周瀚森到场,积极参与会议讨论,对参会青年学者的前沿研究表示肯定,鼓励青年学者参加国际学术活动,并表示愿意提供学术支持。

最后,与会学者和研究生共游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并合影留念。作为“古典高校行”四川大学系列活动之一,第一届“努斯·亚里士多德哲学青年论坛”顺利闭幕。

供稿:魏奕昕

上一条:论文速递001|李景林:中国哲学“本义的价值”观念及其结构层次

下一条:哲学系本科生参加第三届全国哲学专业本科生论坛

关闭

四川大学哲学系

党政办(201室):028-85417159

本科生教务办(202室):028-85417126

研究生教务办(202室):028-85417656

学生及团委办(203室)028-85413870

科研办(212室):028-85412298

邮  箱:zxx@scu.edu.cn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望江路29号文科楼

书记信箱
主任信箱
公众号矩阵(查看)

领导信箱:

书记:zxxscu@126.com

领导信箱:

主任:zxxscu@163.com

Copyright©2020四川大学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063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