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川大学哲学系!
学术动态
首 页   >   学术科研   >   学术动态   >   正文

哲学系思问文库《思与果:佛家业力论的现代阐释》出版

发布时间:2023-06-07      编辑:舒星      点击量:


哲学系刘朝霞副教授著《思与果:佛家业力论的现代阐释》一书于2023年由宗教文化出版社顺利出版。该书是作者经十余年研究和思考积淀的思想结晶,也是我系独立复系后组织策划的“思问文库”成果之一。

该书研究内容属于佛教伦理学范畴,分上下两编,分别对《阿含经》和瑜伽行派的业力论展开研讨,以“业”为切入点,辅以“善”概念的分析,展开研究。全书上下编均以“业(行为)——业力(行为遗留的潜在力量)——业果(行为对生命相续的影响)”为基本逻辑架构,并将重点放在对业(行为)的本质属性和道德价值判断标准的探讨方面,指出业论的主体性面向如何得以彰显。

此外,附录还收录了与研究相关的两篇文章。


                     从讨论何为行为开始

——《思与果:佛家业力论的现代阐释》简介
 

                                            刘朝霞/撰


孔滋(Edward Conze)说:“虽然一个人在一开始可能为其悠远气息所吸引,但他只能在日日生活的状况判断中才能理解佛法真正的价值。”(《佛教的本质及其发展》,第三页,贵州大学出版社,2013)我对佛学的理解也基本遵循了这个规律。于我而言,从最初被佛学的智慧思辨和玄远气质所吸引到能对佛法真正的价值有所理解,一个转折点是阅读、思考乃至研究、写作业力思想。

大约十余年前,我在为一些社会生活现象所困惑,尝试面对并思考那些非常基本的人生伦理问题。当时我的工作重点从中国哲学教研室转到了伦理学教研室,于是就设计了一门佛家伦理相关的课程,编选了一本阅读资料《佛家伦理基础读本》,是从汉译四部《阿含经》中选取的篇章,个别参考了南传的翻译。在精读某些篇章的时候,我惊奇的发现,素来被认为难解的业力思想,在这些经典中隐藏着破解的“密码”。比如是否有现世报的问题,在《波罗牢经》和《阿阇世王问现世因果经》(即《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九<马血天子品第四十三之二>第七经,此名为笔者所加。本经的异译是《长阿含·沙门果经》)中,经佛陀引导之后,二人得出的结论居然是完全相反的。之所以如此,在于两个人的个性气质、生活经验、判断能力等都是大相径庭的,佛陀只是将其隐而未发的观念显明化,然后给出进一步的指导。尽管两种说法对当事人来看都是最适切的,但深浅和方向却是明显不同的。显然,阿阇世王之所见更接近真实。《分别大业经》就更为有趣,首先列举了沙门、梵志基于其超能力所见的四种现象,接着举出沙门、梵志各自对此四种现象的解读和态度,佛陀对之一一进行了评点。现代人读这类经典很容易困惑于沙门、梵志的超能力和其所见前生后世的现象,因为这毕竟超乎绝大多数的人类经验。其实这种困扰对古人和今人是一样的,现代人由于不再接受轮回为真而困惑,古人则由于接受轮回为真而不再思考其中蕴含的更深的道理。因此,关键不是去讨论沙门、梵志所见这四种经验的可靠性,而是去理解他们的解读和佛陀的评点。这四种经验无非聚焦于德福关系,而这未必要付诸来世,在人类寿命大大延长的今天,完全可以替换为年轻时的善恶行为和老年时幸福度之间的关系。这么替换之后,来自于是否有超能力和个体经验不足的困惑被解除了,真正的问题才暴露出来。那么这个问题就和前面两部经所要处理的问题相当一致了。(以上具体参见本书第三章) 这些问题最终是要落实到如何理解行为(业),其不共他法的本质属性是什么。以此为前提,才有第二序的善恶判断问题以及德福是否一致,业力如何储存等等。而异熟果的被动性以及业力论自带的批判精神也是在对行为的深入探讨中出场的。以理解行为为入口,进而探究身心关系、心识问题乃至瑜伽行派的核心理论唯识所现,这些晦涩的问题似乎一下子亲切起来。“我说业是思”,看似揭示的就是每个人每时每刻在经验的生命事实,但在被佛陀揭示之前,那么多的问题都混乱不堪,而一经揭示,天地顿然清朗起来。对于一个研究者来说,一旦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那些艰涩的问题瞬间有一解千从之感。这是书名中第一个字“思”的来源。

以个体生命的相续为着眼点来讨论行为的影响,只是行为影响的一个方面,通常被称为业果。但行为的影响并不只是德福关系中“福”的那一面,更重要的是生命的自我塑造、自我净化与圆满,延伸到社会生活方面,作为现实的方方面面无非在自他交互关系中共同缔造而成者。这些都是被摄入“果”这个概念中的。总之,每个人不仅对自身的生命负有责任,在面对社会生活方面也是责无旁贷,无所逃遁的。而且,一个人若无对社会生活有一适恰的理解,那么是不可能获得个人解脱的。而这种理解如果足够深彻,则就是大乘成就净土的正因。这是书名的第二个关键字“果”的出处。

研究一步步推进,颇有种精神探险的意味。如果说缘起论在佛学思想中的地位类似于创世说在多数宗教、本体论在多数哲学流派中的地位,那么,业力论就是缘起论的核心枢纽和发动机,完整的彰显了佛教的主体性面向与批判反思维度,显现为一种令人振奋的道德哲学。

如果认为《阿含经》是业力论的奠基者,这一问题的主要内容和论述基调都是在此被奠定的,那么瑜伽行派基本上可以被视作业力论的集大成者,其系统性、完整性、深刻性远超其他学派。因此,本书聚焦于这两部分,并把部派佛教的相关内容涵摄进来,而龙树的相关探讨则另外成立为一篇独立的文章,出现在附录中。不过篇幅和时间的限制,大乘佛学的相关内容还有大量未被容纳进来。这个话题在未来还是有很大拓展空间的。有些章节的写作也还是很仓促,后续会进行调整,希望再版时能有较好的修订。同时真诚的期待同行专家的批评意见!

由于定位在经典解释方面,写作在总体上是围绕经典展开的,希望能给读者展现这一问题在经典中的基本逻辑。所谓“现代阐释”,我想展现的并不是人们关注的“现代性”话题,而就是“当代阐释”,也就是基于中等智力水平和健全的常识来展开讨论,对于经验生活所不及处,暂且搁置,毕竟佛学的精华并非经验拓展,而是对已有经验生活的解释和对每个人思维结构、思考方式的反思。

从关注这一话题,写作一些单篇文章,到构思、写作以及出版本书,十余年的岁月迅速的流走了。这通常是一个学者最年富力强的岁月,会有多部著作出版,多个课题完成,而我呈现给读者的却只有这本小书。在这个时代,只能说,我所处的环境是相当宽松的,可以容我凭着内心的指引去完成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同时,这个话题既然已经开始,那么后续也会有一些相关的研究。作为抛砖引玉之作,也期待有更多的同仁来共同探讨、推进这一话题。




上一条:第七届德国哲学论坛“另一个开端”在四川大学顺利举行

下一条:东方逻辑与生命哲学论坛成功举办

关闭

四川大学哲学系

党政办(201室):028-85417159(传真)

本科生教务办(202室):028-85417126

研究生教务办(207室):028-85417656

学生及团委办(203室):028-85413870

邮  箱:zxx@scu.edu.cn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望江路29号文科楼

书记信箱
主任信箱
公众号矩阵(查看)

领导信箱:

书记:zxxscu@126.com

领导信箱:

主任:zxxscu@163.com

Copyright©2020四川大学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06382号